頂尖何可立足,唯其大地方能生長。有了寬懷,有了慈悲,有了鼓勵,才能有大地,才能有生長。我認為這就是黃校長的治校理念,就是黃校長的教育哲學,這就是附中精神……
手機有一留言,語氣有些凝重,我似有預感,回了過去,兆豐兄告訴我,黃振球校長在1月11日仙逝了!黃校長,諱振球,字履端(1926-2012),一代教育家就此長眠,我一時間百感交集,悲悼莫名。
想起了三十年前,1982年,初到附中,一邊在台大哲學所進修的情景,要不是老人家的承擔與佑護,我豈能順利教讀兼行。那時與我一樣一邊在附中任教,一邊修讀博、碩士學位的同仁約莫有十位之多。記得有一次校長特別選在教師節前夕與我們聚餐,勉勵我們兩方兼顧,黃校長說:「進修是好事,教師要不斷進修,學問才能永保進步,教育的熱力才能源泉滾滾,沛然莫之能禦。」還說:「我知道你們得了學位後,不一定會留在附中,這沒關係,因為人才是流動的,都是為國家、為民族、為人類服務,豈能一定要待在哪裡。」黃校長這番話常常在我腦際響起,這是教育家的風範。較諸其他學校,有些校長牢籠教師,不讓進修,不讓轉校,那真是天壤之別。
黃校長不止治校用心,他尤其重視學生與老師們的志業發展,這從附中學子特別重視的校刊《附中青年》,就可以一探究竟。1980年代,黨國威權的後期,聲聞漸開,學生們,其為有志者,多半有著超前的智光引領著他們的前進。年少狷狂,憂國憂民,情思滿懷,自不免與當時的體制有一股莫名的張力。尤其,在素來開放自由的附中,這張力愈來愈大,但關鍵時刻,校長總站在學生的立場,化解危難。我曾多年參與《附中青年》,作為指導老師,自然能知道此中關鍵何在。
由於校長開明、理智、寬懷、慈悲,連「人二室」那些管理安全的,也變得「道法自然」,「一曰慈,二曰儉,三曰不為天下先」。我想這群管理學校思想安全的人二室,成績並不好,但人間恩義、情義、道義,卻長成了,世間的正義也就保住了,學生過了狂飆時期,自也成長了。為了《附中青年》,居然延畢,附中學生有如此者,這份堅持,令人肅然,後來這些學生,志業有成,其動能肇於此也。
教育是生長,不是製造;教育是生命的育成,不是成品的控制。教育是要給出天地,有了共生共長,自能共存共榮。教育豈能隨著資本主義化、商品化、消費化,落入商場競爭,一往而不復。教育豈能一直喊著要達到世俗量計的「頂尖」,有我無你,競爭鬥爭,相循不已。須知:頂尖何可立足,唯其大地方能生長。有了寬懷,有了慈悲,有了鼓勵,才能有大地,才能有生長。我認為這就是黃校長的治校理念,就是黃校長的教育哲學,這就是附中精神。
「寬懷、慈悲」不是來自於私下的小恩小義,而是來自於人間的大是大非,這不是脾氣的軟硬問題,也不是個人修養如何的問題,而更多是學養與見識的問題。黃校長絕不止是作為學校行政一校之長的官僚而已,他是教育家、是學者、是老師,是敬業的知識分子。
還記得,約莫是1987年間,一日清晨,行於附中校園,見著校長,打了招呼,他親切的告訴我,剛聽了教育廣播電台播講的「中國哲學與哲學家專題」,今早講得特別好。我想了一下,「嗯」了一聲,他說你知道今早誰講的嗎,我說不知。他說就是你講的啊!你把明清之際到民國以來的思想脈絡梗概說得清清楚楚,真切啊!原來,當時我們一夥年輕學者在王邦雄教授的領軍下,參與了空中大學講座的課程,輪番宣講,我負責的是最後一章「近現代哲學之思想義涵及其啟蒙曙光」。之後,我就此繼續鋪衍,寫成了《中國近現代思想觀念史論》,真乃黃師一語,勉勵怙佑之功也。真的,我在黃校長身上看到了教育家的風範,看到了長輩對晚輩的慈心關愛。感此恩義,唯黽勉奮力而已。
1987年夏秋之交,我轉任銘傳商專(今為銘傳大學)講師,拜別校長,老人家說:「你作這選擇,是為更長遠的學術發展,為國家、為民族,為你要走的學問之路,我能同意。但世事如何,各有因緣,適應看看。我為你保留著附中的教職到明年再補缺,若覺不適,儘早歸來,或者縱上一躍,當亦有可能。」當下一聽,心胸豁然,而有著一股說不出的能量,穿透我的身心,直徹靈境。果真第二年,我轉到了清華大學專任講師。黃師一語,真乃醍醐灌頂也。
再三年後,我完成了博士學位,晉升為副教授,開啟了我漫長的學問生涯。之後,我去美國訪學,歸來二年,晉升為教授,轉南華大學創哲學研究所,後又回清華擔任通識教育中心主任,再返母校台灣師大國文系專任教授。回來師大,看到種種,應興應革之事,我憂心如焚,2003年我鼓起勇氣參選師大校長,志在宣揚理念。黃校長與諸多同仁連名推薦,鼓勵有加。一路行來,不離初心,至於今日,仍不忘那一日的校長與我講話情景。師長一言,可以啟人心扉,增長志氣,其大且巨者,有如是者哉!校長教誨,不敢或忘也。
1982到1987年,服務附中五年,我只任教師及導師,並無行政職務,與黃校長的關係,看似有些疏,但他的為人治事,卻成了我終生受用的教養。尤其他總在我人生的關鍵時刻,給了我繼續奮進的動能。他對學術教育的真誠,對我志業之鼓勵與怙持,真銘感五內,難以言喻也。我常與我的學生們提起黃校長,提起風範、人格,提起寬懷、慈悲,提起他說的教育就是要培養人才,人才是流動的,正因流動才能生生不息。
教育是生長,不是製造;教育是生命的育成,不是成品的控制。教育不是老要去擠「頂尖」,教育是要給出天地,有了共生共長,自能共存共榮。黃校長雖已遠行,但「死而不亡者壽」,他的道心願力早已注入附中精神之中,永續發展,壽比南山,德如東海矣!謹以黃校長之「字」與「名」作一嵌名輓聯,虔敬致祭,聯曰:
履仁義,啟道心,興附中,文風丕振; 端禮樂,存天理,保太和,教澤寰球。
辛卯盡矣,壬辰已至,學生將繼續秉持著黃校長之勉勵,祈願龍興雨潤,鳳至風來,道業精進,斯為不負!
Comments